(1)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
方名:清热安眠汤
药物:全当归9g,生地15g,川芎2.4g,桃仁9g,红花、黄芩、白蒺藜、蒲黄、龟板、麦冬、竹茹、龙齿、牛膝、夏枯草均为9g,柴胡、枳壳、陈胆星、甘草各3g,山栀6g,黄连0.9g,酸枣仁12g,火麻仁15g。
功效:养血行瘀,疏肝泄热。
主治:失眠。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,烦躁,头昏,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,口味干苦,大便干结,小溲黄赤,舌苔黄厚,脉弦细。
用法:水煎服,日1剂。
(2)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
方名:清镇汤
药物:胡黄连、盐黄柏、旱莲草、竹叶、贝母、龙眼肉、朱茯神、石菖蒲、远志、龙齿、煅牡蛎、黄芪、当归、白芍、熟地、沙参、甘草。
功效:益气养血,清心泻火,镇静安神。
主治:失眠症。
用法:水煎服,日1剂。
(3)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
①心脾两虚:常见于老年衰弱、贫血、久病恢复期。症见失眠早醒,饮食减少,疲倦乏力,面色萎黄,心悸,唇淡舌白,脉细弱。治宜益气补血,养血安神。方用归脾汤加减,常用药:党参、远志、龙眼肉、茯苓、大枣、当归、柏子仁、五味子等。若胸闷、苔腻加木香;便溏加白术;心悸甚者加磁石、丹参。
②浊阻滞:平素嗜酒厚味,酿成痰浊,阻滞气机。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,血脂高、动脉硬化者。症见失眠多梦,头目眩晕,胸闷,痰多,舌苔腻,脉弦滑等。治宜除痰化浊。方用温胆汤加减,常用药: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枳实、竹茹、远志、酸枣仁、柏子仁、丹参、夜交藤等。痰多加胆南星、贝母;头痛加白蒺藜、苍耳子。
③肝气郁结:妇女多见,尤其是更年期妇女,气血易逆乱,肝气易郁结,症见失眠多梦,头目眩晕,胸胁胀痛,口苦纳呆,或见月经失调,脉弦细等。治宜舒肝解郁,养心宁心。方用逍遥散加减,常用药:柴胡、当归、丹参、白芍、茯苓、酸枣仁、柏子仁、合欢花、夜交藤等。午后低热、心烦、舌红者加丹皮、山栀子;胁痛加郁金;月经不调加益母草。
④阴虚火旺: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,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,如甲状腺机能亢进、高血压、兴奋型神经官能症、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。症见失眠多梦,五心烦热,舌红少苔,脉弦细或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,宁心安神。方用酸枣仁汤加减,常用药:酸枣仁、知母、茯苓、黄连、阿胶、麦冬、夜交藤、柏子仁、珍珠母、丹皮等。低热者加地骨皮、白薇、生地等;汗多加浮小麦、生牡蛎等。
(4)李今庸教授运用半夏治疗失眠的经验:李今庸教授认为半夏治疗失眠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。如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、半夏茯苓汤、温胆汤、《小品》流水汤、半夏秫米汤等,虽均为复方而不是半夏单味,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“半夏”,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“失眠症”或兼有“失眠”之证,瓜蒌薤白半夏汤,正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主证基础上而多“不得卧”一证,才于方中加入“半夏”一药以成为其方的,故半夏之能治失眠无疑。半夏生当夏季之半,阳极之时,感一阴之气而生,有化痰蠲饮、祛邪降逆功用,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,邪去经通,阴阳和得,而失眠之证愈也。
(5)老中医贾孟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
①思虑伤脾:治以补益心脾,用蠲梦汤加减:党参、焦枣仁、磁石各30g,生地、山萸肉、夏枯草、龙骨各15g,苏子、降香、半夏各10g。
②心肾两虚:治以交通心肾,安神益肺,用酣眠汤:党参、酸枣仁各30g,茯苓、生地、山萸肉、远志、麦冬各15g,石菖蒲、当归各10g,砂仁、肉桂、黄连各3g。
③阴虚火旺:治以养阴清热、交通心肾,用安寐汤:龟板、鳖甲、生地、熟地、柏子仁、半夏各15g,草决明、石决明各12g,远志、石菖蒲、焦枣仁、夏枯草各10g。
(6)楼百层老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失眠的经验
①单纯型:心血不足而导致的神衰失眠症,运用镇心丹方加减治疗:熟地12g,党参、天麦冬、山药、茯神、酸枣仁、青龙齿各10g,五味子、远志各6g,灵磁石24g。
②夹杂型:由于胃纳呆纯,故而出现“胃不和则不安”,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:姜半夏、茯苓、党参、青龙齿各10g,生地12g,酸枣仁、陈皮、远志、五味子、枳实各6g